關于進一步規范實施“太湖工匠”職業技能競賽崗位練兵活動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經開區社會事業局,各有關單位:
為發揮技能競賽培育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領作用,積極備戰世界技能大賽、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和江蘇技能狀元大賽,參與“江蘇工匠”崗位練兵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根據《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8部門關于印發江蘇省職業技能競賽實施辦法的通知》(蘇人社發〔2022〕15號)、《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辦公室關于進一步規范全省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通知》(蘇人社辦函〔2022〕54號)要求,現就我市進一步規范實施“太湖工匠”職業技能競賽崗位練兵活動通知如下:
一、發布年度競賽目錄
經廣泛征集,現發布2022 年無錫市職業技能競賽崗位練兵活動賽事目錄(以下簡稱“目錄”,詳見附件1)。列入目錄的競賽,由賽事主辦單位會同市相關部門聯合行文或由主辦單位自行行文。年內需要增補納入目錄的,按規定申報,符合條件的可進行目錄增補調整。
二、明確競賽激勵措施
除無錫技能精英大賽外(激勵措施另行制定),對列入目錄的競賽活動予以下列激勵措施:
?。ㄒ唬┦屑壱活惛傎?/p>
1.各競賽項目前 6 名職工選手由賽事主辦單位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申報核發無錫市技術能手榮譽證書;
2.競賽職業(工種)為技能類,且在本市具備發證條件的,前 3 名職工選手申報晉升技師(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下同),第4 至6 名職工選手晉升高級工。
?。ǘ┦屑壎惛傎?/p>
1.各競賽項目前 3 名職工選手由賽事主辦單位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申報核發無錫市技術能手榮譽證書;
2.競賽職業(工種)為技能類,且在本市具備發證條件的,前 6 名職工選手晉升高級工。
?。ㄈ笫腥松绮块T競賽辦(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服務中心,地址:惠山區華學環路6號,下同)進行技術備案的技能類競賽項目,可由具備發證權限的賽事主辦單位或技術支持單位等,按規定程序為理論和技能實操雙合格的職工選手核發相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ㄋ模⒓邮屑壜殬I技能競賽的學生,獲得一類大賽前6名或二類大賽前3名的選手參照上述獎勵措施核發高級工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證書。其他學生選手核發技能等級證書按照本條第(五)項規定執行。
?。ㄎ澹┝腥肽夸浀母傎惣畲胧┡c上述原則不符的,應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同意后方可組織實施。
三、規范競賽組織實施
?。ㄒ唬┮幏陡傎惷Q
納入目錄的各類競賽統一冠以“‘太湖工匠’職業技能競賽崗位練兵活動”標示,名稱統一規范為“2022年無錫市×××職業技能競賽”或“無錫市第×屆×××職業技能競賽”。主辦、承辦單位在宣傳和競賽過程中要突出“太湖工匠”標識,營造整體聲勢。
?。ǘ┮幏蹲C書核發
1.涉及核發無錫市技術能手榮譽證書的競賽。賽事主辦單位應按照核發無錫市技術能手證書規范要求(詳見附件2),將相應賽事資料報市人社部門競賽辦。
2.涉及核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競賽。賽事主辦單位應按照競賽核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規范要求(詳見附件3),在賽前將競賽方案報市人社部門競賽辦審核,并進行技術備案。
?。ㄈ└傎惤M織實施過程中, 市人社部門競賽辦將根據相關標準和規范要求,在業務管轄范圍內予以相應技術指導和支持。
?。ㄋ模┵愂轮鬓k單位未落實競賽組織實施規范要求的,不予核發相應榮譽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四、提升競賽工作質量
?。ㄒ唬娀熑我庾R。賽事組織單位(含主辦、承辦、協辦和技術支持單位等,下同)不得以辦賽為名向選手收取任何報名費、參賽費、證書核發(技能評價)費等費用。按照“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承擔競賽實施主體責任。發證單位按照“誰評價、誰發證、誰負責”的原則承擔競賽技術支持和證書質量管理責任。各級職業技能評價管理機構按屬地原則,承擔相應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業務的監管責任。
?。ǘ﹪栏駥徍藰藴?。對于報送相關技術備案資料不及時、不全面或賽事管理混亂的競賽項目,發證單位不得為其辦理相應證書;對于相關技術資料經審核達不到預定競賽等級相應技術標準要求的,應調降核發證書的等級或不予核發證書。
?。ㄈ┘訌娰|量管控。賽事組織單位要切實加強對競賽工作的組織和管理,規范賽事技術工作,營造公平、公正的競賽環境。發證單位在賽事期間委派內部督導員至賽場進行質量督導。市人社部門競賽辦將視情隨機安排外部質量督導。賽事督導情況將作為是否認可競賽結果的重要依據。
?。ㄋ模┘訌姼傎惏踩?。參與賽事工作人員要遵守保密紀律、遵循回避原則等競賽規則,保證競賽試題安全及競賽結果公正性,維護競賽設備設施安全,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確保人員安全。
聯系人:黃文兵,聯系電話:82411227,電子郵箱:418827371@.qq.com。
附件:點此下載全部
1.2022 年無錫市職業技能競賽崗位練兵活動賽事目錄
2.無錫市職業技能競賽崗位練兵活動賽事核發無錫市技術能手證書規范要求
3.無錫市職業技能競賽崗位練兵活動賽事核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規范要求
無錫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2年5月7日